扬帆号 发表于 2025-4-15 06:18:36

业绩创9年最大降幅 网红厨电不再吃香 小熊电器错失出海机遇

海闻社观察 据说每一个人家里都有一台用不着的神奇小家电。早餐机、炒菜机、酸奶机、护肤品冰箱、果蔬清理机甚至挤牙膏机……那几年,各种稀奇古怪的小家电轮番轰炸社交网络,一个个都被当懒人福音热捧。看了推广大家总觉得下了单自己也能成为精致都市人。结果,懒人福音买回家,笑死,根本懒得开机。卖这样的懒人福音最出名的品牌,是一家叫小熊电器的企业。2018年,小熊电器12周年,公司董事长李一峰豪气万丈,说未来小熊的销售目标是100亿元。然而,7年过去了,小熊电器也早在2019年就上了市,但目标的一半都没达到。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58亿元,同比增长0.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滑35.37%。网红厨电失宠得有点快,小熊的产品也成了差生文具多的典范。
图源:公司公告说起来,小熊电器的生活、个护、母婴等品类其实仍然增长明显,只是由于收入占比太小,加起来营收也才占公司总收入的24.62%,和主业厨房小家电没法比。而厨房小家电的下滑,却是实打实的。这和行业表现基本一致,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609亿元,同比下降0.8%,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行业的承压是客观性的,小熊的萎缩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公司传统爆款酸奶机、煮蛋器销量腰斩,新品双舱洗衣机则完全没办法和小米、海尔等巨头竞争。当一个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后,马太效应几乎是必然,小熊这样的细分赛道都只能排殿军的玩家,确实很艰难。公司去年的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都出现激增,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一直以来,小熊电器最自豪的,就是产品多样化的优势。但似乎,有点太多了……最近两年,小熊电器产品型号从500款暴增到1000款,但别说大爆款了,年销量超过10万台的都不算太多,SKU逐渐失控。摊大饼的代价是品类的失守,公司控制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更是凸显了质量问题。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关小熊电器的投诉量累计高达1000余条,包括养生壶塑料加热底座融化等质量问题。小熊所谓创意小家电的创新,技术优势其实并不多,独创性也往往不强,公司的专利几乎都集中在外观设计,也就是说,大都是表面创新。相比之下,作为互联网品牌,小熊的营销优势更明显。从2021-2023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53亿元、7.30亿元和8.84亿元,对应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0亿元、1.37亿元和1.43亿元。创意更多靠营销助推,而不是依靠研发能力。可以说,小熊之前的爆发,完全是依靠疫情期间宅经济的火热。随着后疫情时代宅经济的结束,家电行业迎来了出海浪潮,但小熊似乎错过了。事实上,小熊不是完全没有进行出海布局,去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6.68亿元,同比激增80.81%,但整体规模实在太小,又主要是代工,自主品牌在东南亚的市占率还不到1%。本来就不怎么赚钱,在美国的关税新政下,公司的利润空间可能还要被进一步压缩,加上核心零部件依赖日本电产等供应商,还要被汇率波动吞噬不少利润。小家电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企业难以构建有效的竞争壁垒,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已呈现出典型的红海竞争格局。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出海仅停留在贴牌代工阶段,肯定是不足的。技术能力不足只能立足营销,没有大单品能聚焦只能盲目开新品,想要出海也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小熊电器是结局就已经成了必然。诚然,创新小电器是给过宅在家里的人们一些心智寄托的,但新鲜感过去后,它的使用率就开始无限接近于0。尤其是疫情结束后的人们开始忙于工作,实在没有时间折腾所谓的精致生活,最后用来解决问题的小家电反而创造了新的问题,大家甚至开始无法理解当时下单的自己。大环境在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变,当一件小家电的使用频率无限接近0,那件产品也将逐渐被主流人群给抛弃。当萌系设计与伪需求的创意不再是护城河,小熊电器一度抢占的Z时代心智红利最终还是被小米、美的等生态大厂降维打击,想要绝地反击,公司需要一场更彻底的转型。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业绩创9年最大降幅 网红厨电不再吃香 小熊电器错失出海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