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材料:挺过价格“断崖”,难挨盈利“寒冬”
销量增长了26%,收入和利润却分别下降了18.74%和74.4%。天赐材料作为“电解液一哥”目前陷入盈利困境。由于电解液价格可能是个“平底锅”,天赐材料有可能在挺过了价格“断崖”之后,再次面临盈利“寒冬”。01遭遇价格断崖,天赐挺过难关据天赐材料4月15日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核心产品电解液销量全年超过50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约26%。然而,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18亿元,同比下降18.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74.40%。这一数据令人不禁疑惑:为何销量增长了,收入和利润却大幅下降?客观地讲,造成天赐材料这种增产不增收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到行业大环境的影响,2023年到2024年连续两年解液价格的大幅下降。
以磷酸铁锂用电解液为例,其现货报价从2022年年底的52,500元/吨降至2023年年底的21750元/吨,跌幅达58.57%。2024年尽管降幅相对收窄,但磷酸铁锂电解液价格依旧降到了2万元/吨,三元常规动力电解液价格也跌破2.3万元/吨。可以说在全行业过剩、市场价格连续两年断崖式下跌的过程中,天赐材料依然能够实现全年盈利,可以说绝对显示行业龙头的实力。天赐材料凭借着完善的产业链 “一体化”与“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是,随着2024年下半年、以及2025年,电解液价格的趋稳、触底,整个行业的调整却并未结束。电解液的价格可能陷入一个“平底锅”状态。02产能出清缓慢,盈利困境依然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大量化工企业转行进入电解液领域,并依靠主业利润继续支撑。目前,尽管整个锂电池电解液产量有所下降,但产能并未得到有效出清。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由于市场需求波动和价格下滑,全球电解液产能利用率并不高,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0%左右。这意味着尽管产能较大,但实际有效产能并未完全释放。只要价格出现反弹,供给大概率还会快速增加。并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储能领域的需求扩大,中国电解液企业将继续扩大产能。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解液产能预计将达到140万吨以上,中国电解液产能将达到100万吨以上,较2024年增长约30%。2025年尽管市场需求在增长,但电解液产能过剩问题仍将存在,特别是在低端电解液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价格难以得到抬升。这对于天赐材料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行业毛利率的下降,对其盈利能力依然构成巨大考验。03继续扩张?还是另辟蹊径?面对这样的困境,天赐材料显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困境。一方面,天赐材料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单位成本。其中,天赐材料在2024年的全球电解液市场占比已经达到25%。预计2025年,随着天赐材料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其全球市场占比有望提升至28%-30%。在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难以提升的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式。天赐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利润下滑的压力。
另一方面,天赐材料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一体化”。目前,天赐材料已经在配套生产六氟磷酸锂、新型电解质等关键原料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天赐材料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锂离子电池材料循环再生业务,以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通过向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应用领域延伸产业链,天赐材料可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无论是磷酸盐,还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实都和电解液一样,也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的行业问题,这两个行业其实也在苦恼像天赐这样的企业,大量的跨产业投资的进入,不断扩充产能、压低价格。因此,天赐材料在拓展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谨慎评估市场风险,避免盲目扩张。此外,天赐材料目前还在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盐)的产品,以及日化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业务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只不过由于新业务的规模占比还比较小,难以对天赐材料的整体业绩形成显著支撑。在2025年,天赐材料在挺过价格“断崖”之后,依然还要面临盈利“寒冬”。是否能够顺利扩张份额“以量换价”,抑或成功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还需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