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悦城商业运营模式的落后,既拉低业绩又影响融资
2024年,大悦城归母净利润暴跌至-29.77亿元。这已经是大悦城连续第三年出现亏损,且累计亏损额已超过70亿元。而去年大悦城的巨损,主要还是来源于房地产开发业务。这正是大悦城此前高价拿地的后遗症。如今,面对土地成本刚性和房价下行压力,在2024年,大悦城再次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和我们此前的文章判断一致,大悦城虽然迎来巨亏,但是少数股东仍赚了4.17亿元,仍旧面临“明股实债”的嫌疑。另外,大悦城的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40%至14.37亿元,考虑到在2024年,大悦城曾两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10个区域公司压缩为4个,这些动作带来的管理费用下降,也在预料之中。除了上述两点,大悦城财报中还有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其商业运营及管理业务收入的下滑。要知道,作为中粮旗下的重要地产业务平台,大悦城一直标榜着“商业+住宅”的双轮驱动模式。而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商业运营业务已经成为房企成功穿越周期的重要压舱石。照道理讲,拥有44个大悦城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的大悦城,应该还不差。然而,数据却不会说谎。2024年,大悦城商业运营及管理业务收入55.4亿元,占比15.48%,较2023年下降了4.98%。诚然,中国商业地产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同样的大环境之下,房企的商业运营业务在2024年取得增长的也有很多例子。
比如华润置地旗下的华润万象生活,2024年实现营收170.43亿元,同比增长15.41%;而龙湖集团的商业租金收入也同比增长了7%至109.8亿元,发展前景可观。
那么,大悦城差在了哪里?可能就是运营模式的落后。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年轻客群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其对体验式、社交化消费场景的需求显著提升。但是,大悦城的业态结构已经不合时宜。时至今天,大悦城购物中心的核心标签仍集中在公园、家庭和宠物三大领域,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缺少体验式、社交化消费场景的构建,这导致其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有限。事实也证明,大悦城的95后客群占比不足30%,远低于同类商业项目45%的平均水平。显然,大悦城未能及时跟上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而在运营效率方面,大悦城同样滞后。数据显示,2024年大悦城商业运营成本19.25亿元,同比增长8.2%。但是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之下,大悦城的运营效率并未同步提升:在坪效方面,2024年大悦城购物中心平均坪效为3500元/平方米,低于龙湖天街和万象城的4200元、4800元/平方米;租户续约率仅78%,较行业领先企业低10个百分点。而在数字化运营方面,大悦城同样落于人后。
虽然,大悦城已经构架了数字会员制度,但由于缺少精细化运营,造成了用户粘性和消费频率的不足。总体来看,大悦城在商业运营上过度依赖租金收入,缺乏多元化运营模式的探索、并急需运营效率的提升。而数据已然证实,大悦城商业运营的落后,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的业绩表现。除此之外,大悦城的融资活动,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就在2024年,大悦城成功发行了成都大悦城商业REIT,筹集到大量资金。简单来说就是,大悦城用商业项目作为底层资产,来进行股权融资。为什么要这样融资呢?从债务结构来看,大悦城的短债规模可以完全覆盖,现金流动性压力尚可以承受。既然不是债务问题,那就有可能是财务方面的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大悦城的财务费用高达21.29亿元,财务费用率约为6%。这一水平,起码在央国企之中已经算非常高了。比如华润置地,人家2788亿元的营收规模,财务费用也才不过31.82亿元。我们知道,财务费用率越大,意味着公司的利息支出也就越大,也就是公司借了更多的有息负债,这对于公司而言肯定会严重挤压其利润空间。而在2024年,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为-29.77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21.29亿元的财务费用指出,大悦城几乎都接近盈利了。而利息支出如此之大,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悦城的融资利率高。既然如此,那大悦城就可以用REITs等方式,来置换高成本非标融资。
成都大悦城商业REIT,就是这个效果。但是,REITs发行也有前提,就是底层资产价值良好,能够向投资人提供稳定并且可持续的收益。这就对于大悦城的商业运营业务,有极高的要求。可问题在于,上文已知,大悦城的商业运营落后,已经影响到了该业务的业绩表现。现实情况是,尽管大悦城购物中心在一二线城市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却运营表现非常不错,包括北京朝阳大悦城,以及成都大悦城等。但是在很大一部分低线城市,大悦城购物中心的发展活跃度并不高。这一情况,势必会限制了其整体的市场覆盖以及运营表现。试想一下,那些运营不佳的大悦城购物中心,肯定不是发行REITs的优质资产。综上来看,大悦城商业运营业务的落后,不仅会拉低其整体的业绩表现,还有可能对其债务置换、改善盈利水平的运作,造成影响。大悦城的商业运营,还得加油啊。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页:
[1]